中加科技合作:新興領域 前景廣闊——訪加拿大駐華使館商務參贊李侃
本報記者 鄭曉春
加拿大與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有過諸多合作。圖片來自網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科技合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加拿大是西方主要科技發達國家,也是喜歡科技創新的國度。回顧中加科技合作的成果,加拿大駐華使館商務參贊李侃,正如他的中文名字那樣,如數家珍,侃侃而談,言談之中對中國科技以及中加科技創新合作充滿了讚許與期望。
李侃首先解釋,加拿大科技體制與中國不同,沒有專門的科技部,所以,他作為商務參贊,同樣負責科技事務。他説,他很喜歡中國,當參贊前,已經在中國生活了20年。雖然他能説一口流利的中文,但為了準確起見,他還是希望用英文接受採訪。
中加科技合作成效顯著
李侃説,在加中關係建立初期,科技即是雙邊關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81年起,加拿大在華推出許多聚焦科技的國際合作項目。
2007年,加拿大與中國簽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確定了清潔能源、環境保護、生物製藥、農業技術、信息通訊、納米技術、航空及交通運輸等合作領域。除科技管理和創新政策方面的雙邊對話外,該協議為價值近1億元人民幣的14個合作項目提供了平台,為促進雙方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研發創新帶來了大量的新機遇。
2017年12月,加中攜手在中國推出了加拿大國際創新計劃。目前,雙方正在審核數十個項目申請,其中部分項目如獲批准,將為加中兩國公司合作開展清潔技術、生命科學和農業科技領域的研發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
此外,加拿大駐華使館還經常與合作部門,如加拿大NRC-IRAP和中國科技部等,組織創新公司和研究機構尋找生命科學、清潔技術和農業領域的合作伙伴,這些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科技創新合作有待拓展
談到科技創新,李侃表示,2016年,第六屆加中科技創新聯委會會議期間,雙方簽署了清潔技術合作聯合聲明和2016年—2018年科學技術和創新行動計劃,確定農業與食品、清潔技術、先進製造、健康與生命科學等領域為未來兩年的合作重點。上述文件簽署以來,在兩國政府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他認為,在此基礎上,今後雙方可進一步擴大合作空間,將已有的成功經驗拓展到其他科技領域。
科技研發與創新離不開資金支持。隨着兩國科技合作的深入,如何擴大資金來源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對此,李侃認為,兩國在資助雙方企業在對方國家發現更多合作機會方面應做更多工作。現在制定的富於進取精神的行動計劃和發展戰略,有助兩國在知識經濟時代獲得競爭優勢,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兩國政府還需要加大對雙方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他們提高競爭力,在海外尋找更多發展機會。加中科技創新計劃提供的只是種子資金,對雙方公私領域的企業家和研究人員來説,依託各自的科技專長和資金實力,完全有條件在對方國家尋找合作伙伴開展科技創新。
兩國科技合作潛力巨大
當問及中加兩國在新興科技領域合作前景時,李侃表示,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新興科技對推動工業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革命性意義。加拿大在許多新興科技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頂尖的科技人才,雙方在上述新興科技領域有着廣闊的合作前景。
此外,在農業、清潔技術和生命科學等領域也有很大的合作潛力。比如,在農業技術方面,人口和消費的不斷增長,將對食品質量和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問題的加劇,也意味着我們必須改變目前的耕作方式,減少對自然生態的影響。解決上述問題僅憑現有技術手段和方式是不夠的,創新企業必須不斷研發新的技術,更有效地融入全球供應鏈,降低成本,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在清潔技術方面,環境保護和發展可持續能源是當前世界各國的優先選項。中國在綠色能源和電動汽車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加拿大也致力於發展低碳經濟,通過大規模投資開發清潔能源、綠色交通和綠色農業領域的創新方法,加中兩國在這些方面可以開展廣泛的合作。
在生命科學和醫療衞生方面,為應對社會老齡化帶來的諸多挑戰,人們急需創新技術減少公眾支出,改善護理條件。加拿大在這方面擁有先進的科技,可與中國有關部門合作開發新技術。去年3月,我們在北京組織的首個加中老年護理論壇就取得了很大成功。
李侃參贊最後表示,加中兩國科技互補性強,在兩國政府推動下,雙方的科技創新合作正穩步向前推進。希望今後能進一步加強溝通與交流,為雙方的科技創新發展開闢更廣闊的合作空間。